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抚顺生活网 2022-09-25 450 10

1989年,主席遗体安置每年开销引质疑,徐静披露:没有用国家的钱

牛屎财经 http://niushicj.com

1976年9月9日,空气中一片寂静,可就在这个时候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女主人着急忙慌地穿好衣服,准备开门,不过门外的人好像并不准备嘴下留情。

屋子里的主人名字叫做徐静,她不知道是什么人在敲门,也不知道来访的客人为何会这样着急。

门外的客人显然有一些着急了,甚至还吼了起来:“快一点可以吗?中央可是有急事找你,不要让她们等着急了。”

听到对方的来意之后,徐静加快了脚步,因为她知道中央找自己,一定是因为有重要的事情。

门外的人为了节省时间继续对她说道:“中央没有告诉我是什么事情,但打电话的人是汪东兴同志,其让你务必立刻去接电话。”

听到打电话的人是汪东兴的时候,她的心里面咯噔一下子。

接起电话的那几秒钟,她一直都在做思想准备,她也一直在祈祷事实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可是答案却恰恰相反。

电话那头的同志用沉重的口吻对她说:“非常遗憾,我们所敬爱的主席毛泽东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徐静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但是当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彻底破防了。

她要顾及形象,顾及颜面,她需要顾及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在这个时刻她不想在维持自己的人设了,她只想尊从内心,于是她嚎啕大哭了起来。

但很快她就恢复了镇定,因为她知道在这个时候不能表现得这样悲壮,不然她的情绪也会影响给在场的所有人,所以她立马振作了起来。

她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待着自己,她必须坚强起来。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她决定完成上级派给自己的任务。

毛主席离开我们的时候,享年83岁。

主席在生前就有明确的指示,她的想法是将自己的遗体火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这一生的时间当中,一直在为人民谋福利。

就连在面对死亡这件事情的时候,主席都在为人民考虑。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提过这样一个想法,那便是丧事要从简办理。

这就是著名的“死人不要与活人争地”的说法,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传统就是在死后要入棺材入土,现如今实行火葬,肯定会有很大的争议。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主席率先在《倡议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了字,他也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但是当主席真的离开我们之后,百姓们真的舍得将主席火葬吗?

毛主席是一位伟人,他的功劳一两句话是说不完的,而且老百姓们每当提起毛主席的时候都对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寄托,如果百姓们知道毛主席真的被火葬了,那肯定要引起一波又一波的民愤。

如果真的将主席火葬了,那么这种做法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也显得过于刻薄呢?

那么最终在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激烈讨论之后,中央政治局给出了一个令大众满意的答案:毛主席不应该被火葬,主席的遗体应当被永久保存。

与此同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毛主席的遗体被永久保存,那么如何才能保证遗体不会发腐发臭呢?很明显,当务之急,就是要用医学的办法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应该找谁呢?没错,她就是徐静。

徐静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她在医学领域有很深的建树,可以这样说她的大半生都是在实验室里面度过的,她与显微镜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那么为什么要让徐静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主要是因为她曾经在国外留学过,掌握着丰富的遗体保存技术。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徐静本人的医术是非常高超的,将毛主席的遗体交给她,大家一万个放心。

这也就有了开头汪东兴给徐静打电话的那一幕,徐静克制好情绪之后,仔细思索了一下,然后她提出了几点要求,徐静提要求并不是因为目中无人,她只是想要用最完美的方法将主席的遗体保存完整。

徐静的要求: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不会很长。

毕竟她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跟自己的同事以及一些专家研究出来一个最好的方案。

专家组需要近距离观察主席的遗体,这样才可以详细了解情况。

汪东兴听过之后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他,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徐静亲眼见证了主席的遗体,虽然他要做的是一项伟大的工作,但是当看见主席安详的躺在那里的时候,心里面总是不由得伤感。

但毕竟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学工作者,所以他很快就恢复了职业素养。

他用专业的方式将主席身上的各种小细节全部记在了心里,并在第一时间赶回研究院,准备与科研人员商讨一个最佳的保存遗体的方法。

在保存毛主席遗体的这件事情上,外界有着不同的声音。有的人非常支持徐静的工作,也配合着他的工作。

但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大家害怕徐静无法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也害怕主席的遗体受损。

面对这样的质疑,很多人都觉得徐静可能会知难而退,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徐静的骨子里面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完整保存主席的遗体是我的工作,但我想做的远不止于此,我会让主席的遗体栩栩如生,让所有老百姓瞻仰。

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做过一起成功的案例,但是在国外有成功的先例,所以我会好好研究,不断借鉴,努力探索,请大家相信我。”

这是徐静汇报工作的大致意思,听到徐静的这番话之后,所有不信任的人都站到了同一阵营,大家都决定相信这位伟大的医学工作者。

接下来就是徐静的工作时间,他还向中央索要的两个小将,为的就是更好地配合她的工作,那两个人的名字分别是张炳常和陈克铨。

小张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负责解剖遗体,不想让遗体腐蚀便需要一种特殊的药水,小陈的工作便是配置药水。

等到准备工作就绪之后,炳常提出了一个问题:主席的遗体大家都想瞻仰,那么主席的遗体应该怎样摆放呢?

于是徐静和她的两位助手陷入了思考,随后他们决定借鉴一下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遗体的保存姿势。

列宁同志去世之后,其所在国家的高层领导人也是想要将列宁同志的遗体完整地保存下来。

但在那个时候,因为技术受到了限制,所以非常遗憾的是列宁先生的遗体,并没有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也是苏联的一大遗憾。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列宁同志的遗体其遗体的摆放姿势呈现的是“双手交叉”样式。

胡志明同志去世之后,越南人民也是将他的遗体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他的遗体最后呈现的姿势是“双手垂直”的摆放方式。

讨论了许久,徐静和她的两个助手,还是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他们便马不停蹄地将这个问题上报给了上级。

最终也得到了一个确切的答案,上级领导认为,中国人民最自然的一个站姿方式是双手垂直放在身侧,既然已经得到了明确的指示,徐静他们便马不停蹄的开始按照这个姿态摆放主席的遗体。

等到所有的工作都处理完成之后,徐静依然没有松懈,她快马加鞭地赶到了人民大会堂。

接下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那边是将要举行的毛主席追悼会。

虽然现如今的她已经将主席的尸体处理好了,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她还是要亲自到现场进行部署和规划,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当徐静赶到目的地的时候,已是凌晨3:20,冷空气扑面而来。

虽然大家都身穿厚衣服,但还是能明显感觉到冷,但徐静却觉得这个温度还是太高了,需要再冷一些。

有的人可能会说徐静有点小题大做,但只有这样做,她才可以确保主席的遗体可以完整地遗留下来,所以她必须要严格落实每一个细节。

不仅是空气,就连灯光的亮度都必须恰到好处,已确保到万无一失。

在徐静抽丝剥茧般的指导下,灯光的亮度终于达到了她认可的状态。

很快就到了上午10点,主席的遗体第一次正式对外开放。

但这个时候徐静依然没有放松警戒,她一直都在跟同事们测试室内的温度,毕竟她们害怕随着温度的升高主席的遗体会有新的变化,所以他们必须要确保当下室内的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下。

随着前来追悼的人越来越多,室内的温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没办法,这个时候徐静只能持续在室内增加散热设备,并且不断调整室内灯光的亮度。

要知道如果室内的温度低于15℃,那么人在这个环境当中,很容易感受到寒冷,一冷一热也容易感冒。

如果前来悼念主席的人,只能待在又冷又暗的屋子里,怎么都不是长久之计。

这个时候中央政治局想了一个办法,他们联系了专业机构,并让其制作出能够长久保存遗体的水晶棺。

等到水晶棺制作成功之后,棺材内部的温度可以永久地保持在1-4℃左右,水晶棺的出现完美地解决了所有难题。

等到毛主席的遗体被成功转移至水晶棺之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徐静,这一刻徐静如释重负。

此后,前来追悼毛主席的人越来越多。

主席的遗体被存放在人民大会堂当中,在这个地方总共接待了30多万百姓,大家都抱着无比赤诚的心前来瞻仰主席。

虽然大家的身份,地位还有思想不一致,但是在人民大会堂当中,大家在瞻仰主席的那一刻,每一个人脸上的神情都如出一辙的相似,敬畏这个词会在每个人的心中游荡!

1989年,突然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毛主席遗体需要防腐那么每年应该都会需要一笔开销,这笔开销从何而来呢?

听到这个质疑之后,当事人徐静没有愤怒,没有抱怨,更没有置之不理。

她大方回应:“并没有用国家的钱。”

徐静非常有耐心,她也解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处理主席遗体时我们所用到的技术是先进的,我们参考了很多种方法,也吸取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并且我们还找到了1972年保存尸体古老且有效的方法。所以主席的遗体,并不需要做二次防腐处理,也就不存在大家所说的额外的开销。”

为什么有人会提出这样的质疑呢?主要是因为有人发现主席的遗体出现了变色,还有缩小的现象,所以大家才有了相应的质疑。

不过对于这个疑问,徐静也是给出了准确答复:

“这个现象很正常,因为当初在安置主席遗体的时候为了防止损害遗体,我们在棺材的表面加上了抛光技术,所以在此后我们不需要定期帮主席的遗体化妆,因为抛光技术已经完美代替了。”

时间来到1993年的5月份,这一年徐静辞去了自己的官职,这也就意味着她要和守护了长达16年的毛主席纪念堂挥手告别。

不过在此后的岁月里,她还是担当起了一个特殊的职务,那便是毛主席殿堂里面的遗体保存顾问。

很多人都觉得徐静所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徐静的敬业精神也一直都在鼓舞、感动着大家。

后来有很多游客在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时候,总是有一个疑问,那便是徐静为何会依然坚守在这个曾经的工作岗位呢?

徐静非常骄傲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毛主席是中国伟大的领袖,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伟大榜样,非常荣幸可以留住主席的遗体,这是我这一生最伟大,最无悔的事业。

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中就像一盏明灯似的,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若遗体每年都需要修复,需要额外的开销,那么相信国家也是愿意出这笔钱的,你觉得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抚顺生活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抚顺生活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