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抚顺生活网 2023-02-16 450 10

重要信号:财政部出手!地方下场买房,土地财政发生巨变

销售干货 https://club.xiaoshouyi.com/thread-8631-1-1.html

地方ZF,又研发出了新妙招。

财政部刚刚迎面给了多地一记重拳,禁止地方通过国企购地虚增土地财政出让收入。

万万没想到,勒紧裤腰带的他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路子——

不让买地,那就买房吧!

01

近日,地方政府下场买房的风潮,突然盛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全国。

浙江、湖北、河南、江苏、山东、新疆,多个城市都出现地方直接下场回购商品房,或发文鼓励国企收购市场房源的大动作。

简直就是“手动暴力去库存”!力度之大,前所未见。

7月底,郑州第一个动手,表示政府会购买销售困难、大量积压房企资金的现房、准现房项目,为安置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

8月15日,湖州宣布对困难房企的滞销房,鼓励国有企业收购,作为保障安置用房;

9月5日,济南宣布济南城市发展集团将在全市收购3000套商品房,用于租赁储备住房,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

9月24日,新疆阿勒泰地区鼓励国有企业收购市场房源用于保障性住房;

来源:界面新闻

其中,下手最狠的是苏州,直接宣布对6个区、4个县市回购约1万套新房。

整整1万套啊,接近苏州全年新房成交量的1/10。如果按照两三百万/套估算,涉及资金需要200-300亿,即使是3成首付,最少也要60-90亿。

地方政府哪来这么多钱?

显然,背后的运作模式,绝对不是财政出钱那么简单。用于保障性住房的资金,往往有国开行的融资政策作为支持。据说,政府融资的这笔钱,主要也将定向用在国企、国资项目上,进行回购。

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9月,苏州市区商品住宅的成交面积约为123万㎡,环比增加126.88%,同比增加93.34%。业内人士认为,其中可能有部分政府回购房源。

那么,这种新的救市模式,为何突然受到地方政府的广泛青睐?

其实,背后大有玄机。

02

看看财政部最近的雷霆出手,也许就能察觉其中端倪。

10月14日,财政部发文引起广泛关注,重点强调:

“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

这一条款,针对性极强。

显然是忍无可忍,重拳出击,遏制部分地方的城投兜底乱象。

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百强企业拿地总额1.04万亿,拿地规模同比直接腰斩。其中,大部分民营房企都减少了拿地。

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今年以来拿地还不到百亿,比起2019年的拿地总金额2256亿元,还不到一个零头。

拿地金额百强企业中,光是城投、平台类公司数量就占了49%,占了半壁江山。

这些成为地方“白衣骑士”的城投们,正在各地上演一场场让人拍案叫绝的“表演式拍地”:

辽宁沈阳,第二次集中供地中,一家沈阳地铁就拿走了80%的地块。

要知道,其上半年亏损3亿,经营现金流为负,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一日豪掷43亿,为沈阳这次卖地收入贡献87.2%的钱。

一边吐血亏损,一边拼命拿地。不得不说,沈阳地铁是真正的侠之大者。

但深谙“表演式拍地”精髓的,还得是山东日照。

早在去年年底,日照城投硬生生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四次自我抬价,总共加了一个“小目标”,最终豪掷10.8亿拿下了一块地。

这块地的最终楼面价冲到了1.51万元/㎡,直接创了个日照单价地王,生猛得很。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些地方举债拿地,囤积而不开发,本质上是土地“左手倒右手”的行为,只会让地方隐形债务进一步扩张。风险,也在酝酿之中。

例如,去年11月,广州黄埔区五家国企联合豪掷88亿元拿地,到今年8月仍未动工。

一线城市尚且如此,全国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2021年集中供地的项目中,央国企整体入市率超四成,民企入市率超三成,而地方国资平台整体入市率仅9%,还不到一成!

大部分土地被城投公司闲置在手,徒增了地方的财政收入,却没有真正走入市场。

据西政资本,今年国庆以后有些城投平台突然放宽了融资成本,个别省市甚至又回到了城投定融产品高歌猛进时代的年化12%左右。

这种产品风险较大,早在6月份就被勒令清退,没想到十月份又死灰复燃,正说明了城投拿地的吃力。

曾经高歌猛进的城投拿地托底楼市,看似双赢,细究之下,风险却在不断积累。

所以,财政部出手显然有稳定大局的考虑。

03

只不过,这样一来,可就又苦了地方ZF。压力再次回到了他们这一头。

部分国资托底楼市的野路子被堵住,咋整?

要知道,今年前8个月,全国卖地收入为3.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近3成。

若按这个比例估算,今年将会有2.5-3万亿的土地财政收入缺口。

这还是最保守的猜测。

假如真的放弃国资托市,今年第四季度,土拍市场上将会只剩下少数国央企开发商,以及极少数能力较强的城投平台和民营房企。

这意味着,接下来三个月乃至明年上半年,土地市场都将持续走凉,地方收入进一步缩水。

看看第三批次集中供地的最新情况吧!——

不仅民企总拿地金额占比低至13%,为今年最低,就连国央企都开始躺平,拿地总金额仅占总体的32%,同样为今年最低。

从民企处接过拿地接力棒后,国央企仅仅一年就撑不起来了。与之相对应的,是地方国资的拿地金额,稳步飞涨到了50%。

可以说,第三轮集中土拍这场戏,少了地方国资就唱不下去了。

为了不让日子越过越紧巴,接下来的土地市场,必然会是降价与让利齐飞的城市大混战。

事实上,不少城市为了吸引房企前来拿地,也掀起了一波土地降价潮。

例如,郑州的首轮集中供地中,曾经无人报名的某地块起拍价从10.73亿元降至8.33亿元,北龙湖地块则从起拍楼面价1.3万降至1.2万;

沈阳第三轮集中供地中,13宗地块中11宗出现了大降价,降得最猛的是从单价过万降至6500元,堪堪赶上了房价的打折力度;

广州更是典型,上一轮流拍的天河育新街地块,不仅降价15%,还取消了无偿配建保障性住房跟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两项条件。

类似的场景,将会愈演愈烈。

考虑到土地与房子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存在,房子的大降价,在年底还会再上演一波。

另一个重要影响,则是城市的分化,和区域的分化都将更加剧烈。

眼下,大部分一二线城市郊区和三四线城市的土地都被城投拿走托底,这种行为并非市场行为。

譬如:

嘉峪关市的城投拿地占比为99%,湖北黄石是70%,江西景德镇为58%......

一二线城市也不例外,即使是核心城市,大部分郊区地块也是无人问津,只能被城投兜底拿走。

福州、天津、上海、深圳、青岛、厦门这几座城市,今年的郊区地块超九成都被城投拿走。

可以想象,将来城投不再兜底后,这些地方的土地将会是何等惨烈。

未来,只有一线、强二线核心区域的房子价格能够相对坚挺,其余区域将会迎来更大冲击。

04

既然如此,地方还有没有办法补上这部分土地收入呢?

当然有。不要小看基层的智慧。本文开头的一幕幕场景,就这样迅速地蔓延开了。

政府买房去库存!

不让我举债拿地,那我融资买房总可以吧?!

仔细琢磨一下,此举绝对是高人出招。

首先,从施政导向的角度来说,收购滞销房作为保障房的举动,是绝对符合十四五规划中各个城市的规划,符合国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方向。

更何况,像郑州这样的城市,还能顺便解决一下部分烂尾楼项目重启问题。

其次,回购商品房,能够有效托举市场,活跃楼市,减少库存压力。

把眼下的供应延缓到未来去消化,减轻当前楼市天量库存带来的价格挤兑、销售踩踏,显然有很好的缓冲作用。

第三,定向回购国企与城投操盘的项目,这相当于给房企注入流动资金,鼓励他们重新积极参与土地市场。

甚至,这有可能成为地方和房企谈条件的“底牌”之一。只要房企继续拿地,地方财政收入又可以重新回血。

可谓一石三鸟啊!

更重要的是,建设保障性住房本身拥有巨大的政策优势支撑。

早在今年年初,央行就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住房贷款,是不纳入集中度管理的。

也就是说,即使是地方/国企融资买房用于这一目标,也不会踩到三条红线。

去年,全国40个大中城市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4.2万套。而今年的目标是240万套。从完成KPI的角度,地方也需要加大执行力度。

以时间换空间,以政策换市场,这里面折冲斡旋的空间很大,也充满博弈智慧。

不管怎么说,土地财政的战车,继续轰隆隆地重启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抚顺生活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抚顺生活网 X1.0

微信扫描